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北市大安區公所新聞稿-大安古蹟咖啡館 走進青田街綠意體驗日式宿舍的優雅

走進青田街,映入眼簾中是滿滿的綠意,巷弄內的樹蔭遮蔽了大部分的烈陽,散步在其中,優雅的環境讓人心情愉悅,這是青田街給人的第一印象;其實青田街內還藏有許多在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前身)教授居住的日式宿舍。「2016走讀大安文化節古蹟咖啡館」本週將帶您造訪青田街的日式宿舍,除享受青田街的綠意外,更要帶您品味這些日式宿舍的人文軼事。
這次活動特地邀請到臺大城鄉所博士班畢業的張維修老師擔任主講者,他對於文化資產的保存非常有使命感,也花費大量心力研究兩千多戶日據時代臺北城古建築,因本身是臺大畢業學生,所以除對於臺大的古蹟資產有相當瞭解外,對於其保存亦相當重視。
青田街在日治時期名為「昭和町」,主要是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前身)教授的宿舍區,後多做為臺灣大學教授宿舍使用,因兼具建築、人文與生態,在2003年由社區發起青田街保存運動,臺北市政府於是在2007年依「都市計畫法」,劃定成為臺北市第一個大面積保存的「青田街聚落風貌保存區」。其中7巷2號(劉榮標寓所)、7巷6號(馬廷英故居)、9巷5號(翁通楹寓所)及12巷5號(羅銅壁寓所)更是被臺北市列為市定古蹟,而鄰近青田街的日式宿舍-和平東路一段187號(現為歷史建築)也是屬於與青田街同期的建築物,現已納入老房子文化運動整修中,期待某一天的再對外開放。
提到馬廷英故居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知名作家亮軒(本名馬國光),他從小便在此居住,屋內每一處對他而言都有不同的回憶,馬廷英教授為亮軒的父親,是著名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與海洋地質學家,相當勤於學術研究,每天早上六點就到研究室工作,他曾說:「別人早上十點才來,我工作一天相當於別人工作兩天。」生活範圍僅在青田街住家與臺大地質研究室之間。1979年辭世後,1980年2月,總統蔣經國特頒褒揚令表彰馬廷英教授,中華民國地質學會則於1987年7月16日通過設立「馬廷英青年論文獎」,紀念這位地質學大師。2006年馬廷英故居由市政府正式列為市定古蹟,並在2011年由臺大校友向管理單位臺灣大學承租,正式對外開放。對臺大機械系的學生而言,翁通楹老師幾乎是無人不曉的,他從講師做起,35歲當教授,一直到民國79年才從臺大退休,這一生可說是都貢獻給臺大了,其著有國內第一部機械工程師手冊,並主編過國內第一部力學名詞,現編有國內第一部力學名詞辭典,對學術界貢獻良多。羅銅壁老師是臺大生化科學研究所和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兩所共生的催生者,也是臺灣蛋白質化學研究的先行者,主持臺大理學院、擔任教務長期間,對1970年代至90年代臺大校園生態與校史有甚多著墨。劉榮標老師則是為臺灣家畜研究專家,也是臺大畜牧獸醫系首位系主任。
蘇區長表示這一場的活動有好幾組闔家攜伴參加,其中年齡最小為9歲,更是為歷年來參加走讀大安活動最年輕的;而青田街為臺北市難得一見的美麗巷弄,綠蔭下透過一絲的陽光,走在其中有種鬧中取靜的感覺,再加上早期日式宿舍的古氛圍,更是讓青田街充滿了濃厚的人文氣息,因此走讀大安古蹟咖啡館特地帶領大家走覽青田街,在周末假日中享受難得的寂靜,也能讓大家對青田街的日式宿舍都有更深入的認識。